增值税纳税人身份认定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缴纳增值税时适用不同的方法,而且实际税负存在较大差异。 税法专家宋洪祥介绍,我国税法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对增值税纳税人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管理。主要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并实行不同的征收和管理方式。 
从制度设计上看,一般纳税人实行进项抵扣制度,按照规范的增值税计算方法,即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的方法纳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涉及较为复杂的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计算,其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而小规模纳税人实行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简易办法,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目前的征收率为3%。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以下针对两者区别作一简明说明: 
1、专用发票的种类不同: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购领、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是增值税普通发票(依销售物品税率不同一般为13%/17%), 
小规模纳税人开的是普通销售发票(3%),但对符合有关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经批准也可以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3%)。 
2、税款抵扣的方式不同: 
一般纳税人可以凭专用发票等扣税凭证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 
小规模纳税人由于其征收率已统一考虑了扣税的因素,因此,它不再拥有凭专用发票扣税的权利。 
3、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不同: 
一般纳税人采用由当期销项税额抵减当期进项税额的方法计算应交税款,即: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小规模的纳税人实行简易办法计算应纳税款,即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但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指年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如果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或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未能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一般纳税人,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款,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即应纳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税率. 
4、出口退税: 
一般纳税人可以享受出口货物按国家规定的税率在有期末留抵的情况下,可由出口申报开始获得出口退税 
小规模纳税人不能享受退税. 
5、申请认定条件不一样 
一般纳税人:是需要申请的,需提供办公场地证明(非住宅)、购销合同、缴交3-5人社保等。 
小规模纳税人:不需要另外申请,公司注册好后默认为小规模纳税人。 
6、对于年销售额的要求不同 
小规模纳税人:贸易型企业年销售额在80万以下,工业企业年销售额在50万以下。 
一般纳税人:贸易型企业年销售额在180万以上,工业企业年销售额在100万以上。 
贸易型企业原为小规模纳税人,若年销售额超过80万,必须转成一般纳税人。 
从两类增值税纳税人的计税原理看,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计算是以增值额为计税基础,而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计算是以全部不含税收入为计税基础。在销售价格相同的情况下,税负的高低取决于增值率的大小。一般来说,对于增值率高的企业,适宜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反之,适宜作为一般纳税人。当增值率达到某一数值时,两类纳税人的税负相同,这一数值称为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进项税额=销售额×(1-增值率)×增值税税率 
增值率=(销售额-可抵扣购进项目金额)÷销售额 
或增值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项税额 
假设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及购进货物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3%。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售额×17%-销售额×17%×(1-增值率)=销售额×17%×增值率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3% 
当两者税负相等时,其增值率则为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即: 
销售额×17%×增值率=销售额×3% 
增值率=3%÷17%=17.65% 
通过以上计算分析,当增值率为17.65%时,两者税负相同;当增值率低于17.65%时,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适宜选择作一般纳税人;当增值率高于17.65%时,则一般纳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适宜选择作小规模纳税人。 
由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缴纳增值税时存在以上区别,纳税人在税法规定可以选择身份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税负测算,选择恰当的身份。  |